新闻详情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山西倾力守护母亲河

发表时间:2023-11-15 22:31

图片


  图为运城盐湖。闫鑫摄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黄河流域各省区都要坚持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作为谋划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不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事,坚决不能做。”今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运城考察,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从2017年到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考察调研山西,始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件大事牵挂于心。

  全省上下牢记嘱托,实干以攀,山西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的战略部署。今年6月8日,全省“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拉开序幕,奏响了催人奋进的号角。

  

图片


  图为山西偏关老牛湾。付秋杰摄

  倾之以“绿”

  持之以恒筑牢绿色屏障

  十月的三晋大地,秋意浓浓,金黄耀眼。在山西偏关县老牛湾景区,省内外游客络绎不绝。“这里风景很美,拍了很多照片”“来之前还担心没啥看头,但没想到出乎意料,黄河和长城在这里‘握手’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老牛湾很有特色,看似古朴素净,实际上别具人文风情”……近年来,凭借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契机,老牛湾这个晋北偏远小村庄立足资源禀赋,推动文旅融合,走上了发展快车道。

  在老牛湾身后,作为黄河入晋第一县的偏关过去因生态极度脆弱,发展严重滞后。偏关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自古以来,风大多沙,十年九旱。到1977年底,全县绿化率不足4%。上世纪70年代开始,偏关打响了造林绿化“全民战”。时过境迁,到2022年,偏关全县林地面积121.56万亩,全县绿化率达40%,森林覆盖率达到8.88%。未来几年,偏关县围绕筑牢黄河流域生态防护屏障,要在黄河、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沿线建设10万亩生态绿化带。

  山西位于黄河中游,主要任务是保持水土。针对山西沙化土地区域的生态和地理特性,去年出台《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林草专项规划》,确定了晋西北防风固沙生态修复区,以河曲、偏关、保德3个黄河干流县为核心,以防风固沙、水土保持为建设重点,加快推进黄河东岸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建设,着力打造沿岸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为进一步筑牢绿色屏障,培厚水土保持底色,在今年印发的《美丽山西建设规划纲要(2023—2035年)》中明确,加强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泉域湿地保护,守护好“华北水塔”,坚决筑牢黄河中游和京津冀重要绿色生态屏障。推进沿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增强黄土丘陵沟壑区域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2035年废弃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全部完成。


图片


  图为汾河发源地“汾源灵沼”。钱龙摄

  注之以“清”

  奋力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

  立冬节气过后,天气渐渐转冷。午后来到太原市汾河景区,仍能见到泛游汾河的年轻朋友,岸上健身锻炼的市民不在少数。“最近天气特别好,汾河特别美”,一位市民说。放眼远眺,一湾碧水穿城过,一川锦绣入目来,天蓝水清的美丽生态图清晰展现。

  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从曾经被老百姓嫌弃的臭水沟,到摘掉黑臭水体的帽子,再到如今华丽蝶变,经过了漫长的时间。

  自实施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以来,汾河干流上游段治理基本完成,中游太原城区43公里蓄水美化工程已全面完工,正在实施的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全面完工,晋中市灵石县以下未治理部分也于去年全面开工。

  治水,源头是关键。为了更好保护汾河源头,宁武县将汾河河道及沿线湿地环境治理试点项目列入国家第三批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坚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统筹生态治理与环境整治、乡村振兴、全域旅游、产业转型、绿色发展相结合,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不断推进汾河治理。

  黄河污染表象在水里、问题在流域、根子在岸上。在山西省制定出台的《“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方案》中,提出以汾河为重点,从流域系统性和生态整体性出发,统筹推进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城乡生活污染防治和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坚持“一河一策”“一湖一策”“一断面一策”,加强黄河支流及流域腹地生态环境治理,净化黄河“毛细血管”。

  

图片


  图为运城市芮城县黄河滩涂。金玉敏摄

  倾之以“情”

  以高质量发展造福人民

  “黄河奇湾好壮观啊!”“真是不虚此行!”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游客不远千里专程到黄河石楼湾一睹奇湾风采。石楼县位于吕梁山的西麓,是国家级重点帮扶县,境内的黄河奇湾是山西省对外推介的八大景点之一。2021年,随着全省“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石楼段的开工建设,该县旅游产业得以提速发展,带动百姓致富。

  黄河流经山西4个市19个县(市),过境总长965公里。为全面盘活黄河沿线资源,2018年,山西开始着力建设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经过数年建设和完善,沿线百姓吃上了旅游饭,沿线村庄转型为康养村、网红村,土特产远销国内外,打开了发展新通道。2024年,山西将全面建成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更多黄河沿线“美丽经济”将破土而出,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在城市,山西按照“四水四定”原则,着力构建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临汾市的传统产业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较高,且集中在沿汾板块。近年来,临汾市全力破解“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的发展难题,大力引进和培育高端工业提质转型发展、绿色发展,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区,产业转型迈出新步伐。

  一泓清水润三晋,城市乡村更舒心。如今,全省上下正以绿色发展、绿色生活“工笔画”绘浓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鲜亮底色。


图片


  图为壶口瀑布。陈江荣摄

  注之以“魂”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2160千米,是黄河发源处到入海口的直线距离;5464千米,是黄河的实际长度,黄河母亲孕育中华文明、哺育中华儿女的奥秘就藏在这数千米的弯弯绕绕、曲曲折折中,等待保存和挖掘。

  陶寺遗址、雁丘、壶口瀑布、洪洞大槐树……山西是非遗大省,山西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形成了中华人文始祖、根祖文化、农耕文化、民族交融文化、晋商文化等重要文化形态,兼具民族性与地域性,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2021年,山西印发《山西省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2021—2035年)》;2022年,《山西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印发。按照“施工图”,山西全力叫响“黄河之魂在山西”文化旅游品牌,朝着建成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阔步迈进。

  山西还围绕黄河文化,创作精品文艺活动以飨群众,舞蹈史诗《黄河》、交响组曲《黄河壁画》等有口皆碑;通过举办“山西旅游发展大会”“大河文明旅游论坛”等文化旅游节庆品牌活动,不断塑牢三晋儿女的根脉和魂脉。

  盼青山常在,望绿水长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一笔一划答好生态考卷,久久为功建设生态文明,让母亲河永续造福美丽山西。

  内容来源:黄河新闻网


分享到:
版权所有:环境网生态三晋
邮箱:stsj0351@163.com